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1. 黄土高原复杂地形区两次冰雹天气过程对比分析
张海耀, 黄玉霞, 吴辉彦, 李霞, 穆腊梅, 杨蕙宁
干旱气象    2022, 40 (4): 646-655. 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22)-04-0646
摘要403)   HTML13)    PDF(pc) (47583KB)(1036)    收藏

利用气象观测资料、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,对2020年5月30日和31日甘肃通渭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。结果表明:(1)30日为干冰雹过程,而31日是混合型强对流湿冰雹过程;(2)2次过程都在同一低槽发展东移过程中产生,700 hPa影响系统的差别导致中低层水汽和能量条件不同,是2次过程出现干、湿冰雹的主要原因;(3)物理量诊断表明,31日过程能量高,水汽条件好,热力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度都比30日过程强,因此冰雹直径更大、降水强度更强;(4)在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,2次过程在回波强度、回波面积及垂直结构等方面有明显差异,这对于强对流临近预警的分类识别有较大帮助。

图表 | 参考文献 | 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
2. 辽宁省中部一次重污染过程城市间污染差异及成因
段云霞, 李得勤, 田莉, 李霞, 吴宇童, 白华, 班伟龙
干旱气象    2020, 38 (2): 301-312. 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20)-02-0301
摘要375)      PDF(pc) (6767KB)(1906)    收藏
利用常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、环境监测站污染物监测资料以及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等,对辽宁省一次秸秆燃烧引起的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,探讨不同城市间污染程度的差异及成因。结果表明:(1)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污染物成分为CO,PM2.5质量浓度与CO和NO2质量浓度的时间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,能见度受PM2.5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共同影响;(2)营口和盘锦前期1.0 mm以上的弱降水过程对污染物湿沉降作用明显,而其他城市降水量较小反而有利于污染物的吸湿增长;(3)重污染期间,地面至700 hPa高度的水平风速均接近4 m·s-1,大气层结稳定,逆温层明显,抑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;(4)除锦州外,其他4市850 hPa和900 hPa高度间0 ℃左右的暖层长时间维持,可能为污染物颗粒表层水分相态的变化、碰并增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;(5)污染期间,吉林和黑龙江一带存在大量火点,大面积秸秆集中燃烧是下风向辽宁中部地区主要污染源,在有利于污染物积累的天气条件下,需要加强本地和外来污染源的控制。
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
4. 春天计划—美国预报员和科研人员之间合作互动的范例
John S. Kain, Paul R.(李霞,任宜勇译)
J4    2005, 23 (3): 89-94.  
摘要845)      PDF(pc) (151KB)(1111)    收藏
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